韩国丰满少妇一级毛片免费看,午夜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二区,欧美精品视频在线观亚州,久久精品国产二区

聚焦中央鄉村工作會議
2023穩秋糧 奪豐收
首頁 > 滾動資訊 > 正文

山東省禹城市委書記滕海強:讓科技為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2022年06月27日 14:47   來源:農民日報   滕海強

  山東省禹城市地處魯西北平原,是國家級產糧大縣,克服不利氣象條件,通過“科技壯苗”行動,使小麥“一二類苗”占比由不足30%增至90%左右,小麥預計增產20%,實現了“以夏保秋、高枕無憂”的開門紅。廣大農民通過增施有機肥、增加土壤團粒結構、減少化肥農藥使用,在技術指導組的幫助下,結合春季鎮壓保墑、改返青水為起身拔節水,促使苗情迅速轉化,為今年夏糧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解碼破題,科技賦能現代農業

  啟動“噸半糧”產能建設,由市、鄉、村三級書記帶頭,村抓樣板田,鎮抓示范方,市抓核心區,構建“市級有專家團,鎮街有技術員,村級有‘田秀才’”的三級農業科技支撐網絡。去年,禹城市遭遇了歷史上罕見的秋汛,田間泥澇嚴重,小麥播種期推遲15天左右,導致小麥“土里捂、一根針”等現象普遍存在,苗情普遍偏弱。2月14日,全國“三下鄉”和冬小麥“科技壯苗”活動在禹城市舉辦,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司長周云龍、副司長孫法軍等領導實地查看苗情,現場指導農戶,提供技術指南,讓中央、省級農業科技力量深入田間地頭,送來了科技賦能的東風,用科技激活了禹城市“希望的田野”。

  多措并舉,扎牢扎緊豐產架子

  良種、良法、良機、良田多方發力,鑄成糧食豐產豐收的“金鏈條”。

  一是科技賦能、環環緊扣。成立11個技術指導組,采取“保姆式”的技術服務,抓住小麥春管到收獲的關鍵節點,踐行科技壯苗,扛起糧食安全大旗,既打好春管“第一仗”,更打贏豐收豐產“收官戰”。

  圍繞種植端,源頭發力、藏糧于地。利用新技術,探索新模式。張莊鎮與中化集團合作,推進土地流轉集約經營,打造“公司管理+合作社參與+農戶雙增”模式,每畝節本100元以上。

  圍繞管理端,優糧優產、藏糧于技。通過對苗情“把脈問診”,開出最佳“藥方”,為小麥生長保駕護航。房寺鎮的種植戶去年秋汛盲目搶種,小麥出苗差,面臨顆粒無收的風險。對此,省市專家審慎提出小麥輕壓、提溫保墑等補救措施,苗情迅速恢復。

  圍繞主體端,“農民點菜、專家下廚”。根據農民需求,專家甘當“店小二”。今年累計開展“科技壯苗”培訓115場,培訓種植戶9600余人次、農機人員262人次。作為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技術的“發源地”,禹城市農技人員發揚“穩糧增豆、‘禹’無止境”的精神,負重加壓,總面積超過13.4萬畝。為彌補技術上的不足,全市共開展多層次技術培訓33場,并于5月20日舉辦了德州市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機播現場會,該項工作在全市全面發力、縱深開展。

  圍繞收獲端,再造“萬畝良田”。結合高素質農民培育和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項目,邀請省市專家,通過“農機農藝融合”,實現“機收減損”。抓住“種收”兩個關鍵環節,提高廣大農機手的實操水平,通過培訓,預計小麥每畝減損5-10斤,玉米每畝減損10-20斤,相當于再造小麥5000畝、玉米9000畝。

  圍繞處理端,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結合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將耕地深耕30公分,土壤結構持續優化,土壤板結、病蟲草害、農作物倒伏現象明顯減少。秸稈利用率達到96.37%,深耕27.2萬畝。

  二是“機藝融合”,成效顯著。優化全程機械化管理,為產能提升擰緊發條。今年年初,摸底統籌全市各類農機4770臺。在小麥返青期,推廣鎮壓機進行提溫保墑,夯實豐產基礎。在小麥灌漿期,利用無人機植保進行“一噴三防”,有效防治了病蟲草害。通過無人機施肥每畝僅需15公斤尿素,實現“減肥減藥”。

  三是院地攜手、強強聯合。依托中科院、中科院禹城綜合試驗站和農科院禹城試驗站,打造“產學研”合作升級版。加強對“禹種不同”“北緯37度優質小麥”等區域特色品牌的產銷對接、交流合作,創建中國優質地理小麥之鄉品牌。統籌研學資源,規劃建設黃淮海科教實踐、“數字禹城”實驗、無人機示范基地等工程。承接成果轉化,推進渤海糧倉禹城示范區、循環農場、節水灌溉試驗區等一系列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促進人才培養,共建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同時,聚焦大豆振興開新局、譜新篇。聯合四川農業大學、德州農科院,成立禹城川農新農村發展研究所,每年市政府注資30萬元創新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畝均增產大豆100多公斤,增收200元左右,實現“玉米不減產,大豆屬白撿”,獲農業農村部全國推廣,6月初在房寺鎮舉辦全國開播儀式,吹響大豆振興沖鋒號。

  四是“防疫加春耕”,茬茬壓緊。在“噸半糧”建設的關鍵時刻,禹城市通過精準施策,指導農民兩點一線、錯峰下田,實現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雙贏。促農技下沉,開辟“線上+線下”模式,開展培訓13期,培訓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3500余人。讓農機上路,打通骨干路網“大動脈”,線上申報運輸車輛通行證,暢通農村公路“微循環”。

  經驗啟示,鄉村振興未來可期

  “噸半糧”創建伊始,小麥生產經歷了抗秋汛、促弱苗、防病蟲等多個關口,“科技壯苗”使作物長勢良好、豐收在即。今后糧食生產中,還應做好“三抓”。

  抓適度規模經營。規模經營不僅降本增效,也有利于推廣機械化作業、現代農業技術。結合合作社與企業聯合,流轉土地、共贏獲利,探索了適度規模經營的有效路徑。下一步,必須充分發揮“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的優勢,有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真正取得“農民得實惠、合作社見效益、生態農業唱主角”的農業發展新業態,充分釋放規模經營潛力。

  抓主體,夯實群眾路線。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培育現代農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正確引導、定期培訓,讓更多農民享受更多科技紅利,結合農民豐收節,持續開展“最美農技員、十佳新型職業農民”等表彰,激發農業工作者積極性。

  抓統籌,助力農業增產。實現增產保供,良種是根本,良田是基礎,良機是推動,良技是手段。通過在全市建立“書記指揮田+樣板方+核心區+輻射區”,統籌兼顧、多點發力,以“噸半糧”建設為平臺,把控糧食安全這道紅線,讓“中國飯碗”盛上更多的“禹城糧”。

  (作者系山東省禹城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景遠)

分享到:
35.1K

山東省禹城市委書記滕海強:讓科技為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2022-06-27 14:47 來源:農民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