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丰满少妇一级毛片免费看,午夜爽爽男女免费观看二区,欧美精品视频在线观亚州,久久精品国产二区

荒山里長出“生態寶貝”

2024-06-24 09:15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梁木)
聚焦中央鄉村工作會議
2023穩秋糧 奪豐收
首頁 > 滾動資訊 > 正文

荒山里長出“生態寶貝”

2024年06月24日 09:15   來源: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吳陸牧

  這兩天,重慶市選育的地方李子品種巫山脆李已經開始采摘了。作為重慶三大特色水果產業之一,其從農戶零星種植的小水果發展成為年產值超過70億元的大產業,變身鄉村振興的“生態寶貝”。秉持“依山就勢發展生態特色農業”的目標,巫山脆李產業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壯大起來的?

  夏日的陽光灑落,巫峽兩岸一片碧綠。在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權發村,漫山的李子樹郁郁蔥蔥,飽滿圓潤的脆李掛滿枝頭。“今年的脆李長勢特別好,個頭大、甜度足。”70歲的果農王恩海站在李子樹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巫山脆李是重慶市選育的地方李子品種,具有自主知識產權。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提到了巫山脆李等鄉村振興的“生態寶貝”。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考察時強調:“依山就勢發展生態特色農業。”

  近年來,重慶市牢記總書記囑托,將巫山脆李作為全市三大特色水果產業之一重點培育,脆李產業發展質效不斷攀升。巫山脆李產業的成長秘訣在哪里?未來將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經濟日報記者近日深入巫山脆李發源地——巫山縣尋找答案。

  因地制宜選產業

  巫山縣曲尺鄉坐落在長江北岸的峽谷地帶。過去,這里石漠化嚴重,山荒、田瘦、人窮;而今,這里種植了2萬多畝脆李,山綠、果香、日子甜。

  在曲尺鄉,提起王恩海,幾乎無人不知。因為他是鄉里的脆李種植能手,他家的李子又大又甜,一斤能賣20多元。6月上旬,記者見到王恩海時,他正在果園里轉悠,查看脆李的長勢。眼前這15畝的果園里,每一棵果樹都傾注了他大量心血。“這幾年,脆李產量年年增加,效益越來越高。”王恩海說,去年,脆李為家里帶來25萬元的收入。

  權發村地處長江北岸的高山上,是巫山脆李的核心種植區,全村960戶,家家種脆李。靠種脆李,這個村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萬元,遠近聞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鄉親們是有切身體會的。“放在10多年前,許多村民都想象不到,這塊貧瘠的山地上能長出如此豐碩的果實。”曲尺鄉黨委書記李家慶說,巫山縣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過去,農民在山地間見縫插針種植洋芋、苞谷等農作物艱難度日。如何在“石頭縫”里“掘金”?當地將目光投向農戶栽植在房前屋后的李子樹。

  記者調查了解到,巫山許多地方有種植李子樹的傳統,但過去都是自發零星種植,數量少、個頭小、品質差。2007年,巫山縣開始把發展脆李種植同石漠化治理相結合,通過選育優質品種,在曲尺鄉、大溪鄉等鄉鎮開展適度規模的脆李種植試點。

  選擇將脆李作為特色產業培育,當地政府是經過綜合考量的。巫山縣委書記曹邦興說,首先,脆李是“土特產”,在當地有著悠久栽培歷史;其次,巫山處在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具有獨特山地立體氣候,自然條件特別適宜脆李生長;再次,李子樹根系發達,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是治理和預防石漠化的理想經濟作物。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種植脆李有著良好經濟效益,能有效幫助山區群眾脫貧致富。曹邦興掰著手指頭,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一般來說,如果管護得好,1畝脆李產量能達3000斤以上,按照每斤5元的市場批發價來計算,能帶來1萬多元收入。”

  發展并非一帆風順,巫山脆李也曾遭遇“成長煩惱”。作為曲尺鄉最早種植脆李的村民之一,王恩海清楚記得,當地政府出臺一系列扶持政策后,極大調動了大家種植脆李的積極性,不少人把撂荒地開墾出來種上脆李,盼著有個好收成,賣個好價錢。可是一季收成后,大家一算,發現產量不小,但果實個頭小,口感不好,賣不上價。許多村民開始犯嘀咕:曲尺鄉的氣候和土壤是最適合脆李生長的,為啥李子的品質提不上去呢?

  曲尺鄉專門從縣里請來農業技術專家,深入調研后發現問題:由于對栽培管護技術知之甚少,家家都用老辦法,在地里挖個坑,脆李苗栽下去,再放點農家肥,然后放任生長,看天吃飯。果農們一心想著多種多收,導致出現許多栽植密度過大的果園,產出的脆李形狀不一、大小不勻、口感酸澀,自然不好賣。

  改變脆李品質以適應市場需要,成為巫山縣上下共同努力的方向。為迅速扭轉果農的粗放型生產方式,巫山縣陸續組織果農到外地考察學習。“非常奏效!”王恩海說,學習回來后,經過修枝、剪葉、疏果等一系列科學管護措施,第二年結出的脆李個頭變大了、甜度增加了,一斤賣到8元錢都供不應求,果農們個個喜笑顏開。

  2015年是巫山縣脆李產業發展具有標志性意義的年份。從這一年起,巫山縣把發展脆李產業寫進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一以貫之。也正是在這一年,“巫山脆李”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商標,并在全縣規模化種植,小規模的產品優勢逐步累加為區域產業優勢。

  看到脆李發展風生水起,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鄉創業,“90后”彭斌就是其中之一。在曲尺鄉柑園村1組,彭斌正跟著父親在果園里忙碌。“小時候,我們這里窮,大家拼命往山外去。這些年環境變好了,脆李還賺錢。”彭斌說,如今家里的脆李種植規模已經從2011年的不足10畝擴大到150畝,年銷售額超50萬元。

  本著“不與糧爭地、不與生態發展爭空間”的產業發展理念,巫山縣不斷夯實脆李綠色標準化種植基礎,每年拿出5000萬元脆李產業專項資金,鼓勵支持農戶把不適宜發展糧油作物的撂荒地和荒山荒坡打造成脆李種植基地,以脆李產業發展促進長江兩岸綠化提質,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產業發展的雙贏。

  截至2023年,巫山縣脆李種植面積超過30萬畝,覆蓋全縣23個鄉鎮222個村,為6萬多戶農戶鋪就了“靠山栽樹、靠樹致富”的增收之路,成為踐行“兩山”理念的生動寫照。

  科技支撐促變革

  廟宇鎮與曲尺鄉一山之隔,脆李熟得要晚一些。廟宇鎮鎮長賈繼垚說,這里海拔比曲尺鄉高,栽種的脆李大多屬于晚熟品種,掛果時間長,果子成熟期在7月中旬。

  55歲的覃傳德被稱作廟宇鎮脆李種植第一人,因為他種脆李最早、技術最好、規模最大,李子賣價也最高。這段時間,他忙于與經銷商討論脆李的收購事宜。“2012年至今陸續種了120畝脆李,預計產量在20萬斤左右。”覃傳德說,今年的脆李大部分已被老客戶定購。

  脆李長得好,賣得俏,得益于與時俱進的技術創新。覃傳德說,這些年,他優中選優,通過高接換種等技術,對本地脆李品種優選純化,逐步淘汰早熟、味苦、果小的不良品種,實現品種更新迭代,讓老果園煥發出新生機。品質提高了,產量上去了,效益顯而易見:2023年,覃傳德家的脆李銷售收入超90萬元。

  在巫山脆李發展歷程中,始終烙印著求新求變的基因。記者了解到,2007年,巫山縣在曲尺鄉柑園村上世紀80年代種植的李樹母株上選出芽變單枝,開始進行品種提純選優試驗;此后,經過數年的去雜去劣、DNA分子鑒定等試驗后,于2016年成功培育出具有抗逆性強、豐產性好、果個大特點的脆李品種。

  2018年,巫山脆李獲得農業農村部授予的植物新品種權證書,這對巫山脆李品種推廣、品牌打造及產業規模化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近年來,巫山縣在品種優化、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上持續下功夫,大力開展技術創新試驗研究,為脆李產業高質量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巫山縣果品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劉仁鵬說,他們與中國農業大學、重慶市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開展技術研究,解決了脆李裂果、精準施肥、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選育出一批耐早春低溫、抗裂果、中晚熟的優質新品種,果實采摘期由原來的50天延長至120天。

  巫山縣還將種植技術、管理經驗轉化為標準,制定實施《巫山脆李種苗繁育技術規程》等3項團體標準和1項地方標準,構建起涵蓋種植環境、品種選擇、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投入品管理等多個方面的產業技術標準體系。與此同時,當地整合人才資源,建立縣、鄉、村、生產一線“四級網格化”技術服務體系,有效提升脆李生產管護水平。

  數字技術的應用,也不斷推動著巫山脆李產業邁向高質高效發展新階段。廟宇鎮水磨村村民劉保安種植了5畝脆李,一遇到技術上的難題,他就會打開手機上的“巫山未來果園”小程序尋找答案,“天氣、土壤、種植技術、市場價格……啥信息都有,方便得很!”

  去年以來,為破解農村勞動力缺乏、生產管服技術落后等問題,巫山縣立足脆李產業發展實際,利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建立“產業大腦+未來果園”數字化平臺,集成脆李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個環節數據。目前,巫山脆李產業大腦接入果園2000多個、供應鏈企業30多家、社會化服務組織29個,歸集相關數字資源超900萬條,覆蓋種植面積超17萬畝。

  從記者的調研情況看,“產業大腦+未來果園”的數字化應用是對傳統脆李種植業的一次重大變革,給巫山脆李至少帶來3個轉變:生產方式從經驗種植向精準種植轉變;管理方式從粗放低效向多跨協同轉變;服務方式從標準化向精準定制化轉變。

  鏈式發展謀增值

  鄉村產業的競爭已經從單一的產品競爭走向產業鏈競爭。如何推動脆李產業實現全鏈條發展,成為擺在巫山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巫山縣從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的思路出發,縱向推動脆李種植向深加工、包裝、貯藏、物流、營銷等環節延伸,提升脆李附加值和銷售規模;橫向推動脆李產業與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業態融合發展,多維度深層次讓“巫山脆李”增值,讓農民從全產業鏈的每個環節中獲得更多收益。

  做大精深加工,培育新增長點。在巫山縣脆李特色加工產業園,3條脆李加工生產線已經建成投用。巫山縣農業農村委主任易前聰說,目前,園區內企業已經研發出脆李酒、脆李蜜餞、脆李果醬、脆李月餅等深加工產品,有力解決脆李鮮果保存、殘次果銷售等問題。僅脆李酒一個單品的生產,今年就可實現15000噸脆李精深加工。

  構建物流體系,助推“山貨出山”。中國郵政巫山縣分公司總經理李擁軍介紹,為解決脆李銷售“最后一公里”問題,重慶郵政實施了“郵政專車直發”服務,在全縣脆李主要鄉鎮和村社設置198個郵政收寄服務點,通過冷鏈專車發往全國各地。與此同時,從2022年開始,重慶郵政還開通巫山脆李專機航班,實現全國一二線城市“次日達”。

  聚焦農村電商直播新賽道,巫山縣啟動實施“村播計劃”,搭建以“村播”為主的電商銷售網絡體系,持續拓寬巫山脆李等農特產品線上銷售渠道。重慶榮亙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秀瓊說,去年,他們通過線上平臺銷售巫山脆李3萬件,其中直播貢獻的銷售額接近35%。今年公司將加大巫山脆李的產地直播頻次,線上銷量預計至少翻一番。

  最近一段時間,巫山縣福田鎮松柏村黨支部書記肖裕蘭都在為村里的脆李銷售忙碌。她一邊統計各家各戶的產量,一邊四處聯系經銷商,擴大銷路。肖裕蘭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巫山縣好脆李水果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記者了解到,這個聯合社由13家脆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經營主體共同組建,通過統一供種、統一供肥、統一供藥、統一管護、統一收儲、統一銷售的模式,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目前,巫山縣已經發展出8個脆李產業化聯合社。劉仁鵬說,產業化聯合社建立了聯農帶農的要素聯結和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脆李產業鏈上各經營主體間的協同合作,破解了過去脆李種植技術標準不統一、技術推廣力量薄弱、農業投入品不規范、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等問題,提升了產業鏈的組織化和現代化水平。

  在品牌建設的賽道上,巫山也在加速奔跑。近年來,一場場巫山脆李品牌推介活動在北京、南京、廣州等城市開展。巫山縣以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為核心,在全國多個城市建立巫山脆李品牌直營店,不斷擴大巫山脆李的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巫山脆李先后榮獲“中華名果”“全國優質李金獎”“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等榮譽。到2023年,“巫山脆李”品牌價值已經超過27億元。

  如今,巫山脆李已經成為重慶市一張響當當的“水果名片”,種植區域覆蓋三峽庫區6個區縣。從“小李子”到“大產業”,巫山脆李的發展,既是大自然的山水饋贈,更是重慶人民創新求變的努力見證。放眼未來,曹邦興信心滿懷:“我們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將巫山脆李產業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主導產業依山就勢發展好,持續實施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三大工程,促進脆李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不斷提高產業整體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責任編輯:梁木)